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由孕前指向骶骨转到指向盆底肌肉,再加上子宫日益增加的重量,使得孕妇盆底肌肉持续受压,盆底肌的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般胎儿头部的直径约为9-10厘米,而正常的分娩通道直径只有约2.5厘米。
分娩通道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会阴部神经的损伤等。双胎、巨大儿、分娩次数多等对盆底的影响会增加。
女性盆底肌损伤时,其常见症状表现为松弛、夫妻生活不满意、压力性的尿失禁、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者举重物等负压增加时会不自主的漏尿、反复尿路感染等。
少部分女性还可能由于前后壁膨出,出现持续的肝门坠胀,甚至影响正常的排便,如果是腹直肌分离,还可能在腹壁下出现明显的缝隙。
盆底肌损伤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诊治,日后有可能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脱垂,前后壁脱垂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会越来越重。
骨盆底肌肉是女性骨盆底的肌肉群,女人的骨盆底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而结缔组织是容易受到伤害的。
一般在产后42天,没有恶露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盆底肌评估。产后42天到1年以内,是盆底肌肉训练很好的时间,产后妈妈可以在家自己进行盆底功能操,即提肛运动,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来帮助恢复盆底功能。一般产后一到两周即可开始锻炼。
平躺、双膝弯曲,以头部和两足跟作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会阴部肌肉,然后放下臀部,放松会阴部肌肉。如此反复20次,每日早晚各1遍,可以增强腰、腹、臀、腿及盆腔肌肉,提高这些部位的肌肉及会阴部括约肌的功能。
保持仰卧于垫子上,然后让膝盖保持弯曲的状态,将足部放平,同时让自己的背部保持放平状态,让骨盆稍微朝后倾,然后让自己主动将耻骨跟尾骨靠近,然后放松,这项动作反复练习,让自己在运动过程当中感觉到盆底中线收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