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要素。然而宝宝还小不懂得心疼父母,常常在夜间闹腾,这对于劳累了一天的家长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理钟,但是宝宝还没有完全像大人一样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机能,因此常常会有日夜颠倒的现象出现。而日夜颠倒不仅会影响到家长的休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利。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来减少宝宝日夜颠倒的现象呢?
一、帮助宝宝树立昼夜认知。
协助宝宝建立白天与夜晚的观念需要花一些时间,所以最好从小开始,建议爸妈在白天尽量让家中保持明亮,并提供音乐、广播等声音;到了晚上不妨只开小灯,且尽量保持周遭环境的安静,让宝宝产生夜晚的认知,养成在夜晚就要睡觉的习惯,这样即可逐渐将宝宝的生理时钟调回正常。
二、适当控制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
可以尝试限制宝宝白天的睡觉时间,一次不要超过3—4小时。下午五六点钟后,不要让宝宝睡觉。当宝宝午觉醒来时,一定逗引他多玩一会儿。白天的时候,房间里的光线要尽量明亮一些。保持房间里面一直有声音,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给宝宝固定的睡眠暗示,每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让宝宝睡在床上。
三、将洗澡时间适当地推后。
沐浴时间最好改在睡前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前,如此可使宝宝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四、睡前让宝宝放松。
着宝宝轻晃也是哄宝宝入睡的一个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妈妈的抱姿一定要正确,而且晃的幅度不能过大,轻晃即可。或者睡前让他听些轻音乐或摇篮曲;室内灯光要柔和,可帮他转换心情;睡前用长布裹着他,让他有安全感。
知识补充:一般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约16~18个小时,也就是成人的2倍多,而随着年龄增长,每天睡眠时间会自然减少,3个月大约15个小时、6个月大约14个小时、1岁大约13个小时。
一天的精气神往往都是由昨晚的睡眠质量决定的。而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更是高。但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哄孩子睡觉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孩子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段,次数多。夜间再哄孩子睡觉不仅对家长是一种折磨,孩子在夜间不睡觉也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可以尝试上述的一些方法,尽快帮助孩子调整生理钟。
文章由三优亲子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内容转自“三优亲子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优亲子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