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鼓励宝宝也需要技巧

母婴 三优亲子网 2022-12-20 13:57

宝宝今天5岁7个月16天了。

 

过分的鼓励妨碍孩子内在责任感的形成

过度的鼓励往往意味着过度的关注,而在幼儿园,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不会单单关注你的宝宝,因此,在家中受到如影随形的密集夸赞的孩子,在幼儿园往往会有这样天真地发问:老师,我把上衣穿好了,你还没表扬我呢,你为什么不夸我是天使?老师,洗手前我帮彬彬卷了袖子,你为什么不夸我‘真了不起’?表扬当然会强化好行为,但如果孩子是为了赢得夸赞而去刻意表现,好行为依旧缺乏内在动力,好行为依旧是脆弱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多过滥的鼓励削弱了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他甚至会因此变成一个小两面派,大人看得见的时候是积极和无私的,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就变成唯我、自私和惰性十足。

 

过多物质激励,生成凡事先讲条件的秉性

有的父母为强化宝宝的好行为,经常投其所好地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童车等来笼络他。这种鼓励行为偶尔为之是可以的,也会为亲子关系创造一番惊喜。但如果形成了习惯,反而会削弱孩子从做事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可能让他养成做什么事情都会索要奖品,并讨价还价一番的毛病。比如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 所以,记得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鼓励要具体、真切和低调,不要使用不着边际的夸张口吻,鼓励应有度。具体到我们表扬孩子的行为上,我们不妨做到: 偶尔表扬就可以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表扬带来的喜悦度,常常是跟表扬的频密度成反比的。因此,当宝宝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就不必经常表扬他了,免得表扬慢慢成为鸡肋。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仍在关注他,但,好行为是让他自己受益,不是为了父母的欢心。比如,孩子有5次或10次做得不错,只表扬他一次就可以,亲子双方都会觉得这样更自然。

 

更多地使用身体语言

宝宝越大,感觉得到父母的口头鼓励越容易,而亲密的身体勉励越难。也是,父母会觉得5岁以后的宝宝不再喜欢搂抱、亲吻这样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在公开场合,这令他们害羞,不过,这并不等于孩子只期待口头表扬的方式。可使用更巧妙的身体语言来说明你真棒!我为你刚才的行为骄傲!父母可以使用更有默契感的手势和动作,如对孩子眨眨眼睛、竖起大拇指,这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一点也没有漏看他的表现,这比当众赞扬他更令孩子欣喜。

【以上内容转自“三优亲子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优亲子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 cxr4186

责任编辑: cxr4186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