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而且伙伴还是一种教育力量,一种老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
伙伴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腼腆的孩子结交性格开朗的伙伴,会变得开朗起来;脾气火暴的孩子常和秉性温顺的孩子一起玩,各自都会吸收伙伴性格上的优点等等。近朱者赤是不争的事实。
伙伴教育不仅体现在伙伴之间的彼此影响、互相激励上,同时,通过与小伙玩耍,孩子可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逐步走向社会化。美国学者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标准,其中的一条就是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之久。
然而,有些家长却常常忽略伙伴的教育力量,特别是走出大杂院,住进高楼大厦之后,相互来往越来越少,一些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真正的朋友,没有了要好的伙伴。
父母应重视伙伴教育,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他们结识更多的小伙伴。
首先,要为孩子寻找伙伴营造良好的环境。要欢迎小朋友到自己的家里来玩,也应多带孩子到朋友家去做客,还可以将朋友、同事、邻里组织起来,大家都带着孩子,或是去公园,或是去郊外,或是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们有相互认识、结成伙伴的机会。
其次,要教导孩子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促成小伙伴之间的友爱与尊重。没人愿意和不懂友爱、不懂谦让的孩子做伙伴。自私的孩子、总想占别人便宜的孩子,也不会找到真正的伙伴。可是,有的母亲竟这样叮嘱孩子:自己的玩具可要看好,别让别的孩子给你弄坏了;谁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或许从来不吃亏,可他们却很孤单,因为他们没有朋友。
还有,要经常提醒孩子,寻找伙伴要有一点主动精神:要想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自己要先做别人的朋友。见到小伙伴应主动打招呼,赞扬小伙伴的长处,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主动慰藉受到伤害的小伙伴,与小伙伴共享生活中的快乐,共担一时的忧愁。这些都会赢得小伙伴的友谊,使伙伴关系日久天长。
父母对孩子也不必过多地耳提面命,孩子们会从日常的交往中学会和睦相处和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过有一点,父母不应当忽略,那就是伙伴之间相处,还可能有负面影响,即近墨者黑,比如孩子可能从小伙伴那里学会吸烟、撒谎、以强凌弱等。因此,对孩子结识伙伴还应多引导,多提醒。
【以上内容转自“三优亲子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转载请取得三优亲子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