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母婴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母婴 前瞻网 2021-06-06 17:13

 

青年力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年一代不仅关乎当下某些特定领域的发展,更是决定国家、城市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2020年4月,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青年引领工作格局,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青年发展型城市将全面建成,全市青年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堪当“双区”建设重任的新时代深圳青年。

而伴随着“双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后浪们”步履不停,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断的眼光发现商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机遇,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掀起一波新时代新创业浪潮——社会创业。

社会创业是指个人或者由其组成的创业团队,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创新地、可持续地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是一项涉及创业学习、社会创业、非营利组织管理等众多领域和部门的研究活动,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这样一种跨部门协作的新型方式来实现。

以下数据与文字来源于新木青年&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出品《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行业精品报告、行研资讯请前往前瞻经济学人APP

社创在青年中具有一定渗透度

目前的社会创业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要想社创之路持续爬坡上升,青年的对于社会创业的认知很重要。

在深圳13所高校中开展的高校青年社会创业调查的数据显示,调查的824份有效样本中,有507份有效样本表示听说过社会创业,约占总样本的61.5%。由此可见,“社会创业”在高校青年中还有具有一定的渗透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听说过“社会创业”的有效样本数远超过了听说过但对于“社会创业和公益实践的界定”模糊不清的有效样本数,这说明了在当代高校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不清楚甚至不知道“社会创业”,也间接说明了政府、社会和校方需要再加大“社会创业”的宣传。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数据源于《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

商业和公益的关联性认知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创业环境较好,但多数创业活动仅仅限于商业活动。绝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创业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而应该同时追求社会价值(解决某一具体社会痛点)”,这一观点的深入人心代表了“商业和公益”相辅相成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此外,大多数高校青年认为“公益与商业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社会创业”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注:图表内容为高校青年对商业和公益的关联性认知;打分标准:1为非常不认同,5为非常认同。

数据源于《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

形式多样、涉及面广:信息技术与大众传媒领域占比最高

从高校青年参与过的社会创业项目形式来看,参与社会创业项目形式参与形式较为丰富,其中加入学校有关社会创业的社团为高校青年最主要接触社会创业的途径。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前四者是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创业较为方便的路径,门槛相对较低,且有相关经验的人“带路”或者“合作”;而社会创业比赛对个人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无相关经验的同学,对他们而言,找到合适的队友参加比赛比较困难,并且需要一定的“入门成本”。由此可见,高校青年在参与社会创业项目时,更加倾向于与那些有“引路人”所参与的项目。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数据源于《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

从高校青年所参与过的社会创业项目领域来看,占比最高为信息技术与大众传媒领域,扶贫开发领域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紧跟其后,教育培训领域与餐饮服务领域相对较少。

一般而言,由于创业动机和使命不同,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在判断创业机会和选择目标群体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显然,社会创业往往集中在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以及没有活动良好服务,被忽略的、处于弱势地位的领域。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数据源于《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

高校青年心中“社会创业”的价值

在高校青年心中,商业和公益是相得益彰的,亦是相辅相成的。

在“听说过社会创业”有效样本数(507份)中,超过半数的高校青年认为“社会创业”的价值是促进商业创理念的转变,亦是推动政府与市场合作方式的转变;更是为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目标人群的可持续性经济。此外,“社会创业”的价值更是促进了公民道德的建设。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数据源于《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

相对于商业创业,超过半数(64.3%)的高校青年认为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创业更加强调以社会使命优先且着重专注解决明确的、亟需解决的社会痛点/问题,而不是像商业创业那些追求个人目标以及经济利益最大化。

此外,高校青年认为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创业”要更加强调合作和价值创造。而针对创业本身的价值,社会创业更是将原本的价值输出变成价值创造,将整个价值进行了升华,打破陈旧追求另一种方式的成功,从而创造不同的价值。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社创家”必备的特质

在高校青年们看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参与社会创业所需要的最重要特质。在此次问卷调查参与过社会创业项目的学生样本中(517份),有55.9%的学生选择这一选项;此外,强烈的成功欲望、敢于冒险和挑战的精神以及求异的创造思维也是社会创业所需要的重要特质之一;能够忍耐艰苦在大部分高校青年眼中并非参与社会创业所需要的必须特质。

后浪时代的青年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数据源于《2021深圳高校青年社会创业白皮书》

个人专业技能不足是参与社创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有过社会创业项目经历的高校学生样本中(517份),有50%以上的人认为社会创业项目存在的三大主要困难分别是:个人专业技能不足、缺乏理论知识和经验导致自身难以驾驭社会创业项目、资金短缺以及来源有限。还有30%以上的高校青年认为所在高校对社会创业重视不足,以及社会创业项目存在着可持续性较差、流于形式等问题。16.8%的高校青年认为相关政策及扶持力度无法惠及高校青年。

可见,在高校青年看来,个人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创业开展的主要困难,包括个人获得的理论知识教育以及相关经验和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等,项目本身在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性也是导致社会创业难以开展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青年并未将高校和政府部门对于社会创业的重视和扶持视作为其面临的主要困难。

除此之外,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了很多优良的项目被迫断送了前途,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项目运营资金短缺”成为了当下高校青年认为“社会创业”将会面临的最大困难。

引导青年参与社创的若干路径

首先是政府方面:社会创业项目的本质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在此过程中,高校青年希望政府为社会创业项目提供种子资金支持,以高涨潜在高校青年参与者的信心和兴趣,也对那些正在参与的高校青年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同时,政府需要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政策以及健全社会企业孵化机制,如在在政策规定方面,应逐步建立社会企业登记制度,明确将社会企业作为工商和民政注册之外的第三种注册形式,制定社会企业登记管理具体措施、办法、社会企业章程示范文本。在当前缺乏社会企业专门注册形式的情况下,工商和民政注册应做好明确区分,不能以纯粹的商业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注册标准来评价社会企业,应降低登记注册门槛,简化相关程序等。

其次是高校方面:通过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高校青年希望校方能够加强互联网+大赛的形式宣传和项目辅导推动高校青年参与“社会创业”。具体来看,本身技能的匮乏已经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创业”的相关项目,若校方不愿提供相关辅导,那么只会导致参与到项目其中的人数越来越少,也会打击已经参与到项目中高校青年的信心,以及开设相关课程以及组织参访当地社会企业能让高校青年进一步、直接地了解到社会创业的应用现状,并且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社会创业的流程。

通过社会创业组织搭建社企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方式:社会创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通过搭建起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桥梁,来提供更多的机会吸引高校青年参与到社会创业项目中。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